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村寨
 日期:2006-09-08  总浏览: 34801  作者:  来源:
  罗布人村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景区距尉犁县县城35公里,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85公里,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景区以罗布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综合资源开发为目标,以民俗文化、探险旅游为特色。它是一个集沙漠、胡杨、河流、湖泊于一体,是一个自然景色各异,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中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景区南面,连绵起伏,茫茫无边,汹涌澎湃。骑“沙漠之舟”涉沙海深处,看大漠风光,听驼铃遗韵,悠悠情怀,心旷神怡。
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两人合力可拔起一棵胡杨树;说话声音洪亮,可传到很远的地方;罗布人打猎的弓箭用红柳制作。青海的土匪和蒙古人来抢劫时,罗布人就用红柳箭射击,百发百中,打得来犯者往往落荒而逃。历史上,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
  早些时候,罗布人不吃牛、羊肉什么的,甚至也不吃粮食,光吃鱼。清代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鱼为食。”他们有时嚼白嫩的芦苇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穿的衣服一般用罗布麻做成。后来,由于罗布泊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塔里木河水逐渐缩短,罗布人赖以生存的湖泊相继干涸。以鱼为生的罗布人只好弃船上岸,放牧为生。后来为生计所迫,他们不断迁移,并学会种庄稼。102岁的罗布老人乌兹曼·尼亚孜回忆说,刚开始他们很不习惯,经过多年努力,他们才学会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并逐步把新家园建设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罗布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常在部落之间相互选择,婚礼别具一格。罗布姑娘出嫁时,陪嫁品是一个小海子(湖)。结婚那天,男女双方的亲友齐聚海子边,燃起篝火烤鱼吃,然后大家围在海子边唱歌跳舞,在一片欢乐声中完成婚礼。有了小海子,一对新人就可以守住它过日子了。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沧桑不断迁移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有关专家称,罗布文化堪称新疆最古老的文化,罗布人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许多中外学者对罗布文化非常感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罗布人的历史、习俗、方言等。罗布人:蒙古人?楼兰遗民?维吾尔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罗布人几经流离变迁,其历史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资料将罗布人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联系在一起,称当时一部分蒙古人游牧到罗布泊一带,与当地人通婚,因此,罗布人的文化中有明显的蒙古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研究所专家杨镰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废弃于20年代的阿不但渔村是古楼兰遗民的最后聚集地,罗布人就是其后裔。然而,有关专家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历史上楼兰人操印欧语系,而罗布人使用的却是夹杂方言的维吾尔族语言。也有专家认为,罗布人是至今生活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讲罗布方言的维吾尔族人。史载: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二月,清军将领阿里衮率兵追捕准噶尔头目巴雅尔途经罗布泊时,其头人率众投降。并说:“回民聚处于此凡数十年,有两千户。”由此推断,罗布人到这里居住大约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史学家介绍说,罗布人本是居住在今新疆焉耆县的维吾尔族人,由于准噶尔贵族强占土地,对他们横征暴敛,他们不堪忍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四处逃走。其中一部分逃到罗布泊地区,因自然环境所迫,过起了比较原始的渔猎生活。有关专家介绍,从罗布泊地区古墓沟、楼兰城郊发掘的古墓来看,3800年前的罗布人有着高隆的鼻梁,黄褐色的卷发,戴着尖顶的毡帽,高加索人的特征相当明显。
  新疆考古学者在楼兰城东北的两个汉代古墓群发掘的9座古墓中,选择了6个头骨进行研究,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专家由此推测,汉代前后,罗布人的种族组成,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应占相当优势,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说明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古文明。


版权所有 © 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www.otcx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号:L—XJ—CJ00003号 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162号皓翔文苑综合楼 邮编:830000
办公室:86-991-5820231;传真:86-991-5854460;冯戟:13999177269;技术支持:新疆海外国际旅行社网络部